实践的力量丨祁连山水泥平凉公司:做好"加减法" 激活"新动能"

已阅读:1888 次      发布时间:2024-07-31

一企一策略

一篇一实践

在天山材料的舞台之上

每一个集体都可能创造值得推广的最佳实践

让我们打开一扇窗
传播他们的方法
分享实践的力量

今年以来,平凉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大环境不利影响,深入贯彻落实公司"1399"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持续深化"三精管理",切实落实"九大专项行动",在降成本上做"减法",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聚焦"管理升级、降本增效"任务主线,制定出台《平凉公司"三关一化"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即"严把质量关、优化配料关、精控操作关、实现生产组织精细化",多措并举,激活平凉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图片

严把质量关 确保原材料均质稳定


抓好源头控制,摸清原材料源头价格,向市场要效益。通过与中标供应商谈判、查看原材料装车源头、跟踪车辆行车轨迹、扩大取样范围等措施,确保进厂原燃材料质量可控。针对客户需求和公司降本要求,加强市场调研,赴周边地区积极寻找可替代优质材料,有效解决了地材碱含量偏高问题,成功生产出低碱水泥。对矿山石灰石各爆堆进行质量检验,建立矿山石灰石质量分布图,制定均化搭配方案,确保进厂石灰石稳定。加强进厂原燃材料管理,细化质量控制指标范围,确保原燃材料均质稳定。通过分区堆存,搭配使用,减少质量波动,提升配料稳定性,降低用煤成本。

图片

优化配料关 促进熟料易烧性改善


定期对中子在线配料系统进行静态、动态标定和稳定性监控,并制定具体对比校准制度,稳定出磨生料质量,CaO合格率、标准偏差均大幅提升,出窑熟料f-CaO合格率较同期上升23.4%,3天强度上升1.7MPa。持续开展生料易烧性试验,基于优质低价原则,始终围绕质量可靠、经济可行、生产适应原则合理制定配料方案,降低生料成本。对外堆熟料采用预测法和网格化法取样检测,事先检验外堆熟料质量并进行标识,再确定使用搭配比例,根据入磨熟料质量、混合材抗压强度比等指标,精准掺加混合材,实现质量、成本双控的目的。


图片

精控操作关 实现能耗质量双优化


坚持"五稳保一稳"的操作理念,加强指标考核,探索"吨熟料强度标准煤耗"(即每吨每兆帕熟料标准煤耗)的管理思路,把节能降耗指标与操作员收入挂钩,引导水泥窑煅烧环节操作精细化,质量、生产环节达到高效联动、无缝对接。质量部及时向操作员推送入窑煤粉热值和入窑生料饱和比值等相关数据,操作员实时掌握原燃材料质量变化,对系统参数进行对应调整,达到风、煤、料和窑速的匹配。对分解炉温度、烟室温度、头煤用量、篦冷机料层厚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固化,设定正常工况下的调整和波动范围,确保水泥窑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图片


实现生产组织精细化 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生产组织流程,修订三磨运行管理措施,压缩开停机无功消耗时间和水泥生产品种转换时间,降低电耗。在保证低碱水泥生产和出厂的同时,兼顾矿山开采、骨料生产、原材料进厂搭配和普通水泥转换的协调管理,减少管理浪费,保证生产运行有序推进。坚持向质量要效益,加强过程控制,以吨熟料强度实物煤耗作为评价生料配料方案参数,保证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加强采矿管理,做好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利用低品位矿石及采矿废石,缓解废石压矿造成的生产组织被动局面。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继续推行新工艺、新装备和节能降碳技术应用,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提升双向发力,解决生产技术瓶颈问题。严格落实集团公司"挤、压、降、控"四字工作法,制定降本增效专项提升行动管理目标及措施。通过加大维修费使用考核力度、临时性备件采购管控、压降采购成本、加强业财融合、量化成本指标控制等专项措施,倡导职工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把降本增效理念根植每个职工心中,贯穿到每一个环节。